NGO——大學生就業新路
發布時間:2012-07-24 新聞來源:NGO英才網
就業的另類渠道——NGO
在很多人心目中,NGO是公益事業的代名詞。NGO是一群關心環保、教育、貧困等社會問題的狂人分子們實現個人心靈愿望的平臺,在這里工作更多是無私的奉獻,遠不如去企業打拼。因此,NGO的職位可能會給人于職業發展無利的誤解。事實上,作為一個成熟的組織,NGO有著完整的組織構架,每一個項目運作都是個人專業知識、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的全面發揮。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樂趣。 受雇于NGO的全職員工,大都獲得了能力和經驗上的提升。
人物故事一
在NGO之間越“跳”越職業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MPA畢業的甘東宇在NGO組織已經工作了14年。外語專業畢業的他大學畢業時出于選擇一個穩定職業的考慮,進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從事希望工程的海外聯絡工作。今年8月,就像在企業中跳槽一樣,為了給自己更多的挑戰,他進入JA(Ju鄄niorAchievement國際青年成就中國部)。在他看來,能夠在中國的公益性組織中出色工作,不僅僅是為社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同時也是個人職業能力不斷突破的過程。
自己為自己選擇突破
放棄穩定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來到成長中的JA對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個艱苦的抉擇。在甘東宇看來,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這樣一個官方背景的NGO組織中,越是公眾認可度高,對個人工作的挑戰性就越小。“對于一個員工而言,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組織策劃能力吸引公眾關注某項過去大眾所沒有關注到的公益事業,對于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最有成就感的,我追求這樣的成就感。”正是出于這種對成就感的追求,甘東宇選擇了在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的JA.
NGO工作推動自己不斷專業化
2000年,甘東宇去哈佛大學肯尼迪**管理學院攻讀非**組織管理的MPA學位。在他看來,NGO的管理科學化、制度化不斷要求每一個員工汲取新知識。民間的公益性組織之間實際存在著競爭的成分,比如同樣是環保組織,作為組織者如果能更好地提出活動策劃方案,有更透明更科學的財務管理經驗,社會資源肯定青睞這樣的組織,這樣的組織才有百年基業。因此,成熟的NGO組織在不斷推動自身的財務管理、項目運作、組織構架建設的科學化,這一點和大企業管理科學化如出一轍。在這個過程中,單位也在不斷為自己提供進修機會。
人物故事二
工作十年后選擇NGO尋求突破
在某國際媒體工作4年后,袁華娟在今年4月進入JA擔任業務發展部經理。袁華娟表示,十年前在讀大學時,她的很多留學生朋友在母國都曾經在公益性的慈善組織做志愿者,來中國后這些留學生朋友在課余會自發地組織去老少邊窮地區、社區的社會福利組織服務。出于好奇她參加了留學生的活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工作將近十年后,懷著當年的那份情愫,同時也是尋求事業的突破,她選擇NGO作為自己新的職業發展平臺。
由文字工作轉型為職業經理人
袁華娟過去在某國際媒體擔任采編工作,如今來到JA,她主要的工作是進行媒介溝通,既包括和大眾媒體,也包括和各個公司、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新的工作給她的職業生涯帶來的變化,北大MBA畢業的她歸納為“由文字工作轉型為職業經理人”。 以半個月前JA舉辦的志愿者日為例,這個活動得到摩托羅拉、GE等知名公司和商務部這樣的國家部委,北大、清華等知名高校的支持,而且摩托羅拉的志愿者甚至是全球副總裁這樣的高級管理者。整個活動的前期協調、主題設置、日程安排一直到會場的陳設等,事無巨細都要親自安排,整個流程下來等于是自己一個人干了整個公關公司的工作。
“一次活動的組織就是一個項目完整過程的實踐,7個月的時間內,我成為一個項目經理。”袁華娟非常自信地表示:“我相信再經手幾個項目,我能夠在任何大型公司擔任媒介工作。”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