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在社會管理創新中不可替代
發布時間:2012-10-18 新聞來源:NGO英才網
社會管理始終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黨和國家不斷就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制定方針政策、做出工作部署,有力地推進社會管理改革創新。2004年6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完善社會管理”;2011年7月份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社會創新管理的意見》提出,要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并重點提出,“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層,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
在世界各國的社會管理發展歷程中,公益慈善事業一直是政府實現社會穩定,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慈善事業不僅是一種公民品德的體現,對于政府而言,更是一種社會管理創新。公益慈善事業通過價值觀、財富和知識在政府、企業、慈善組織和公眾形成良性的流動和分配,幫扶弱勢群體,縮小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是社會管理創新體系中具備柔性互動和顯性社會效果的方式。
在經濟發展遭遇瓶頸,國內外經濟形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轉型已經進入了一個關鍵節點。長達三十年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使得社會改革相對滯后,并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靠投資和出口驅動的主動經濟刺激不同,公益慈善是從民眾的需求出發,通過自上而下的政策創新和自下而上的行動創新,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結合點,從而實現社會創新和社會轉型。在通過公益慈善參與實現社會創新問題上,政府部門之間、企業和社會組織之間、民眾之間并不存在的認識上的差異,目標一致成為創新的最大源動力。
政府作為公益慈善事業的多元化主體之一的作用不可替代。在立法層面,政策創新正在地方蓬勃開展,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出臺的相關條例,已經體現出“小政府、大社會”的政策思路。開放“社會市場”,培育社會組織,慈善事業正在成為社會創新的“先鋒隊”,通過政策創新明確政府、市場與社會組織的責任,不斷探索政府和社會的邊界,從而逐漸確立社會轉型的方向。在操作層面,政府購買公益慈善組織服務的類別和范圍正在逐步擴大,在很多地區,政府已經不僅僅把公益組織視作專業化的捐贈管理機構,而是將社區服務、養老助殘、災害救援、社會救助等一些服務事項和課題研究、政策草擬、標準研制、考核評價等管理事項,轉移和委托給公益慈善組織。
公益組織的蓬勃發展和專業化運作方式給社會創新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基礎,公益組織由于自身的志愿性和專業性,比政府更加深入了解公眾的需求,運用專業化和透明化的運作方式,可以成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社會戰略的職能延伸,也可以成為政府實現社會自治和管理創新的幫手,對于社會而言,其公信力和執行力也是公眾廣泛參與社會事務的重要途徑。比如海惠(小母牛)助貧服務中心在政府支持下,引進外部資源,以畜牧生產作為切入點,基于社區整體發展的理念開發項目“云南龍陵縣蠻旦阿昌族社區參與式發展與婦女能力建設項目”,除通過培訓、成立互助小組以提升農村婦女綜合能力之外,還進行了如圈舍改造、社區公共衛生、公用設施的管理工作,更通過“阿露窩羅節”的方式保護少數民族文化。
由此可見,公益慈善事業的凝聚力和資源整合力對于社會管理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社會管理創新的過程,也是政府部門、公益組織、企業、公眾達成共識,形成合力的過程。因此,建立一個以公益慈善事業為切入點、整合各方資源的創新機制是創新成功與否的前提條件之一。2012年8月27日,在寧夏區吳忠市舉辦的“第二屆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發布典禮上”,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和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共同發起的“中國城市公益慈善與社會管理創新平臺”(以下簡稱“創新平臺”)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創新平臺基于中民中心在慈善信息統計、慈善政策研究和地方慈善事業規劃上的專業優勢,并結合友成基金會長期以來在社會資源協調平臺搭建、組織、運營和管理方面的實踐經驗,是一個致力于為地方政府促進公益慈善事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和推動社會公正和諧發展提供創新路徑和解決方案的開放的跨界合作平臺。
創新平臺的目標是通過構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與當地社會(社區)的社會資源對接平臺,提高城市慈善政策制定、慈善規劃設計、慈善項目實施的水平,進一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平臺的職責是從政策制定、制度設計、項目提供、組織培育和資源動員等方面,探索政府與社會組織、市場企業的合作機制與模式,促進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之間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引進外部公益慈善資源、孵化當地社會組織、挖掘本地社會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系統性、可持續地解決城市發展中遇到的社會問題,從而滿足社會需求,激發社會活力,創造社會價值,使社會創新平臺成為走向公民社會的有效途徑。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