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雄安新區,對廣大企業界究竟意味著什么,會帶來哪些新機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指出,要把握這種新機遇,既要看到雄安新區建設本身所帶來的市場機遇,更要跳出雄安新區,看到中央關于設立雄安新區這一重大決策所蘊含的宏觀機遇。
從宏觀機遇上,增長潛力巨大,但這種增長潛力不會自動變為現實,也需要廣大企業通過改革和創新來爭取。因此企業要從國家發展階段轉變、經濟新常態,以及新時期內的重點區域發展戰略的角度來理解和把握機遇。
此外,從新時期的“創新”內涵與外延角度出發,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創新,而是全方位、全覆蓋的,既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管理、體制、思想文化,尤其是產品的創新。所以,這種創新下的機遇,需要企業有更高的市場嗅覺。
從微觀層面,張軍擴認為,具體市場機遇包括五個方面:第一,建設綠色宜居新城的機遇。第二,吸引北京科技資源,促進成果轉化,發展高精尖產業的機遇。第三,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機遇,包括金融、物流、規劃設計、會展展示等。第四,促進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對環保產業帶來的機遇。第五,交通通訊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所產生的市場需求機遇。
其中,張軍擴重點強調了環保產業的發展機遇。“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所有發展機遇當中,環保產業需求最大,潛力最大,市場前景也最為廣闊。”
對此,張軍擴也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他認為,在國家對雄安新區的定位中,都是將綠色、生態、宜居等生態環境作為最重要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在此定位之下,無論是標準、監管力度,還是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都必然會加大,由此也會對環保產業帶來巨大機遇。
另一方面,京津冀區域環境資源問題突出,水資源嚴重短缺,地下水超采,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環境能力超載。雄安新區作為京津冀戰略發展當中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在其規劃建設中,必然要考慮到大氣污染、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政策專家駱建華也認同雄安新區將會給商業企業,特別是環保企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且前景巨大。他對《財經》V課表示,雄安新區的綠色產業機遇明顯,而且這種機遇不會是狹義上的污染治理等傳統產業機遇,隨著新區規劃出臺、后續發展擴容,將會存在廣義上的生態環保和低碳能源的市場需求。比如針對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技術和理念將會有的放矢,污水回用、雨水收集等工程手段會有廣闊市場;建筑如何節能的綠色低碳建筑也會受推崇;隨著人口與布局產業企業增多,垃圾處理的新理念、新技術也會得到推廣和應用。
據了解,實際上,嗅覺敏銳的一些環保龍頭企業在雄安新區早有布局。作為環保概念股、循環式綠色經濟產業知名上市公司啟迪桑德,早在2010年前后在雄安新區、保定等周邊就開展了環保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等業務,布局建成了環保產業園,斬獲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項目。